最早注意到“颛孙宁宁”这个名字,是前几天在章丘刁镇季周村疫点终末消毒的新闻上。
在春天已经来临的时候,走进颛孙宁宁,走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疾控工作者,一起感受他们负重前行的默默奉献,就会更加珍惜岁月静好的来之不易。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直到今天,一个多月的时间,38岁的颛孙宁宁已经适应了紧张的工作和高强度的节奏。他刚从工作岗位上下来,透过口罩还是能看出他的疲惫,可他却一身轻松。
“核酸检测采样,48小时内必须完成!”
颛孙宁宁也兴奋过。“宁宁,明天早上8点半,到办公室开会。”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7点,阖家团圆的时候,章丘区疾控中心办公室的一个电话,让他脑子里的弦马上绷了起来。
作为疫情处置应急机动队队员,发生疫情随时出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这是常态。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一员,根据统一部署,立即对武汉返章人员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生命负责。
颛孙宁宁,大学学的是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专业。专业属于冷门,章丘科班出身的更少。他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健康危害监测和慢性病防控工作,若非发生疫情,他的工作略显平常。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所学流行病学科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说啥也要把所学用上,把病毒歼灭。
“对从武汉已经返回的人员,要一个不漏、百分之百地做核酸检测,并在48小时之内完成采样。”这是铁的命令,必须坚决服从。做好核酸检测的第一道关口就是与武汉返章人员面对面进行采样。
“宁宁,你走到哪里了?今晚10点,马上到村居社区对武汉返章人员进行采样。”2月3日晚上8点多,因为工作,他正走在从济南返回章丘的路上。生命重于泰山,工作时不我待。赶回单位后,颛孙宁宁和同事们立即再次投入战斗,进村入户,采样送检。
防护服、护目镜、橡胶手套、口罩、头套、鞋套……这些防护装备穿戴整齐,两个人配合也得20多分钟。整个人被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后,开始对武汉返章人员挨个上门进行鼻咽拭子采样。
“采样就像是到医院看咽炎,需要把一根大约15公分长的无菌棉拭子伸到对方口中,在两侧扁桃体来回涂抹采集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因受到刺激,可能会引起对方恶心、咳嗽等反射。”颛孙宁宁说,每个人从采集到取完,大约需要2分钟的时间。如果对方携带病毒,就是面对面呼吸都会传播,更何况受到刺激有些人会发生咳嗽呢。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采集完一个人,就要对防护服等设备进行全面严格的消毒。每转战一个采样地点就要更换一套防护设备。由于防护设备密不透风,身上就像裹着一身塑料布一样,穿上五分钟,就有窒息的感觉,几个小时下来,浑身就像洗了澡一样,鼻子上、脸上的一道道勒痕清晰可见。就这样连续工作了8个多小时,完成了50来个人的采样,封存到三层防护采样箱后,马上送往定点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当完成任务赶回办公室的时候,已是2月4日凌晨6点半,吃包方便面的功夫,就当是休息了。此后,又继续到其他村居社区采样。这样的紧张工作一直持续到2月5日凌晨3点。
“我是疫点消杀最合适的人选。”
时间刻不容缓,疫情千变万化。
“能背着30多斤的喷雾器轻松消杀,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的消杀知识。我年轻又专业,是疫点消杀最合适的人选。”2月8日,章丘唯一一例确诊病例疫点——刁镇季周村终末消毒工作开始,颛孙宁宁再次主动请缨,奔赴战场。
谁都知道,确诊病例家中是很危险的疫点。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月8日下午2点多,他和颜柱、靳乐雨、史振林四人一起出发了。
一路上,车里气氛略显凝重。四人都在回忆着已经很熟悉的《疫情防控工作操作规范》,生怕有什么纰漏。车子只能停在村头,队员们鱼贯下车,取出装备,穿好防护服,彼此相互检查完毕,听村委同志介绍了病人家里的布局和简单情况,安排好分工,战斗正式打响。
又是一次密不透风的逆行,又是一次与病毒的生死较量。颛孙宁宁和同事们背着30多斤重的喷雾器,沿着通往确诊病例家中的胡同,开出一条消杀通道,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大门进入院内。
“消杀工作并不只是喷洒消毒液那么简单,要针对不同的物品实行分类消毒。我们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清理病人家中所有的食物及各类垃圾,同时背上喷雾器喷洒84消毒液,对厨房、厕所、杂物间等全面消毒。另外一组使用过氧乙酸对室内被褥、衣物等进行熏蒸消毒。还有病人家里的锅碗瓢盆等日常用具,也要先搬到院子里的消毒桶内,再放入消毒液反复清洗并进行浸泡消毒。”颛孙宁宁说,工作时,身上穿着两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再加上84消毒液、过氧乙酸的刺激性气味充斥其中,一阵一阵的眩晕不停袭来。四个人只能减缓呼吸节奏,用手势交流,把信心传递。
虽然都有对熏蒸消毒的思想准备,可熏蒸消毒时令人窒息的感受,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把被褥、衣物摊在室内事先搭好的绳子上,关闭所有门窗。根据室内容积,进行过氧乙酸浓度配比,然后用电炉煮沸进行熏蒸消毒。最难的是,他们进入到过氧乙酸蒸汽弥漫的房间,切断电源取出熏蒸用的电炉和烧杯时,因为室内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即使戴着防毒面具,稍有延迟,也会熏得眼泪直流。何况他们还穿着笨重的防护服,难度可想而知,感受不言而喻。
经过2个多小时的轮番上阵,终于把最后一件需要清理的物品装入污物桶,完成任务。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瘫靠在大门口的墙壁上,在零下好几度的室外环境中,身上都冒着热气,他们互相对视中,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妈妈看,那是爸爸!”
“我的党龄比工龄还长呢。在工作与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必须以工作为重。”颛孙宁宁的话语中透着坚定,也含着愧疚。他是济宁兖州人,大学毕业后,因为成绩突出,被推荐到章丘区疾控中心工作,迄今已经13个年头,他还是一名拥有14年党龄的“老党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同事们都知道颛孙宁宁是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刀锋战士。可很少有人知道,2月3日,也就是接到命令开赴战场的那天,家里70多岁的老人因患有前列腺癌晚期住进了医院。
“单位打电话说有紧急通知,需要马上出发采样进行核酸检测,我没法去医院陪老人了。”颛孙宁宁说话的时候,心里充满了自责。“现在疫情很复杂,大家都知道。你又是专业出身,到了你用武的时候了。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了。”妻子的支持给颛孙宁宁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带着牵挂,背着希望,扛着责任,他奔赴战场。直到2月6日凌晨3点,结束了连续几天的紧张战斗,对村居社区武汉返章人员完成采样之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往医院。看到病床上的老人已经睡着了,他放心地回到单位宿舍和衣而卧。
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颛孙宁宁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只要有空就去医院陪护,已经20多天没有回家了。年仅2岁的小女儿看到电视上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就喊,“妈妈看,那是爸爸!”
2月17日,对颛孙宁宁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主任,我要报名驰援湖北。”颛孙宁宁得知志愿报名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请战书。可想起医院里病床上的老人,家里一双女儿,这一次,他却不知道怎么向家人开口。
“老婆,湖北需要医生,我是学公共卫生专业的,我……”话刚说了一半,电话那头传来了抽泣的声音。“宁宁,我不是不支持你去,我是担心,湖北那边的情况你比我更了解,万一……”“孩子,妈妈支持你去,可是你一定要注意安全,咱这一家子人都指望着你呢?”“爸爸,你可得平安回来!”听到电话里妻子、母亲、大女儿支持里更有担心,颛孙宁宁已经泪如雨下。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如今,颛孙宁宁正在济南奋战在日韩来济人员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的战场上,他也时刻准备着驰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