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资讯 杂志 公益广告 文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一等”等次 济南乡村振兴省级考核创佳绩
2021-04-01 来源: 济南日报 作者:钱堃

  100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21.13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关;粮食产量“十七连丰”,生猪存栏123万头,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十大特色优势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84个示范村创建任务高标准完成;乡村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84%;农村基层组织持续巩固,打造138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264个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转化……日前,2020年度山东16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出炉,我市乡村振兴考核斩获佳绩,位列全省“一等”等次,获得全省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单项奖,所有指标均实现位次前移,16项指标位列全省第一,交出了一份令人激动的优秀答卷。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各级各部门的合力共为,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回首2020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南时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补齐“三农”领域短板的部署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锚定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奋斗目标,大力推进产业富农、人才助农、文化兴农、生态惠农、组织强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性进展,创出了济南模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产业发展有速度 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不久前,平阴县东阿镇北市村村内游人如织,当天正值北市村第一届樱花节开幕。沿着村中樱花大道前行,沿途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既保留了石头村居的传统特色,也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很难想象,在10年前,北市村竟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近年来,在该村党支部书记史兴顺的带领下,北市村先后建起中药材产业基地、花卉生产基地,还引进了阿胶加工厂等企业,村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省级贫困村蝶变成全国文明村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

  同样因发展村级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的,还有长清区文昌街道西李村。该村党支部积极领办长清区西李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苗木花卉实验基地,引导周边群众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使苗木种植户由原来的745户迅速扩展到1200户;苗木花卉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00亩扩大到现在的2万余亩。几年来,合作社先后引进了20多项苗木繁育新技术和30多种苗木新品种,先后带动了周围近20个村庄、1200户农民走上了苗木种植道路,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已发展成为长清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北市村、西李村的发展变化,是我市全力推进产业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稳步提升农业综合产能,扛牢粮食安全重大责任,推动粮食总产量迈上58亿斤大关;加快振兴特色产业,聚力打造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历城草莓等“十朵金花”,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核心基地达70万亩;2020年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9万亩,累计建成498万亩;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达到72.24%。

  这些数字背后所折射的,是产业发展的“济南速度”。这一速度所蕴含的不仅有“量变”,更有“质变”。

  我市把农业质效提档升级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新载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乘势发展,目前我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67万家,打造了56个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综合体,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00家。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2.3%,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增长18.5%,规上农产品加工营业收入增长8.24%,农产品出口增长32.3%,增幅全部高于上年,产业兴旺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同时,推出“泉水人家”市级区域公用品牌,章丘大葱、莱芜生姜入选国家区域公用品牌名录,省级以上知名农业品牌达4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占全省的1/5,总量和增量保持全省“双第一”……乡村建设有力度 “乡村巨变”绽放时代新颜

  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亿元,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高标准创建完成284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5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20条美丽乡村示范线和16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完成农村户厕改造67万余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45%以上,创建清洁村庄2128个……富有泉韵农味的美丽乡村建设已在泉城大地全面铺开。漫步田头村间,农村人居环境的点滴变化,无一不体现着济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力度。

  在莱芜区和庄镇峨峪村内,一条条柏油路直达村口,青砖白墙的房屋掩映于绿色之间。村里,鸟语花香;村后,山间云雾缭绕。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承载着独特的田园记忆,生态宜居让村民过得幸福又舒心。

  近年来,和庄镇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绿水青山重现,农情乡愁长存。对各村道路户户通、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等多项工作实行镇级统筹,由镇党委按照要求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坚持“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齐头并进。去年,和庄镇累计清理“四大堆”2130立方米,拆除残垣断壁86952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8127平方米。截至目前,18个村已全部完工,共修建道路70公里。伴随着农村道路的全面改造,和庄镇的人居环境水平也跨上了新台阶。

  峨峪村的变化,在我市并不是个例。而变化的背后,是济南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心与坚持。为达到生态宜居宜业目标,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道路硬化、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等重点任务,以“四个清零”“三清两扫一改”为突破口,建立“一周一督导、一周一调度、两月一评估排名通报”工作机制,农村厕所革命、美丽村居试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清洁村庄考核成绩全省领先。

  

  村级治理有温度 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感获得感

  “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党支部委员袁善亮第一个拆除自家违章建筑,村民于广润带头拆除自家违章车库,“拆违拆临”工作实现了从“群众不理解-党员带头干-群众齐参与”的转变。“村庄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石匣村一年来的发展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对基层党组织更加认同。

  像石匣村这样党员带头真抓实干的村庄在官庄街道并不少见。全街道60个村,在党员的带头作用下,变不可能为可能,开创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威信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只要党员带头真干实干,用行动影响群众,让群众信服,威信自然就建立了。”官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景峰说,党建引领在基层落地,靠理论学习,更靠火热实践,只要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再大的困难,都变成了简单的事情,广大群众就能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市加大组织振兴力度,实施“头雁队伍提升”行动,发挥三涧溪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作用,健全规范村党组织领导村级事务运行机制,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大力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加快“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健全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全市5500余个村先后办成3.8万余件“微实事”。

  在加快乡村人才文化振兴方面,我市出台稳就业26条“硬核”措施,为农民工提供岗位25.9万个;打造各类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平台48家,培育乡村骨干人才6.5万人;组建农业科创团队14支, 汇聚农业首席专家88名。市、区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部建成使用,“出彩人家”建成总数达12.2万户,“戏曲进乡村”覆盖率达79%,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婚礼式颁证”获得央视点赞推广……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进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五个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会标杆。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 山东玖和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3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