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具有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济阳的文化基因从商周汉唐传至宋元明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寄托;济阳的文化积淀从孔子闻韶济阳“三月不知肉味”,到曾巩、黄庭坚游历济阳,再到“独精三礼 卓然经师”的山东大儒张尔岐,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在济阳流芳百世;济阳的文化品格在闻韶文化“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感化中萌芽,又在黄河文化“汇千流而纳百川,望渤海而怀天下”的胸怀中壮大。儒学传统教化与黄河历史风骨交织交汇,孕育了济阳至善至美、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秉承这些文化基础,提升城市软实力,济阳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与起步区同心同向同力,打造济南北部“三高一低”,即文化高地、服务高地、发展高地、政策洼地,实现济阳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同频共振,全面助力济南北部高质量中心城区建设。
聚焦黄河文化传承利用,打造“济阳@黄河”文化品牌。这是我们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抢抓黄河国家战略、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创新实践。今年我们开展了“济阳@黄河”五大行动,通过与山东大学开展深度合作,设立山东大学儒学与黄河文化研学基地,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山东大学专家教授共同举办黄河文化论坛等,深度挖掘儒学精神与黄河文化内涵,赋能城市软实力发展。我们将把“济阳@黄河”作为文化品牌,年年举办、做大做响,并与黄河文旅项目相融合,与做强文化产业相融合,深入解析黄河文化基因,用黄河文化涵养城市发展根脉,为济南北起赋能增效,实现济南高质量北部中心城区与黄河国家战略的有效互动。
聚焦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擦亮济阳特色文化名片。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济阳地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先民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文化的根与魂。我们设立“闻韶奖”,激励广大文艺文化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挖掘、传承、利用好这些传统文化。集结全区95名优秀社会科学和文化工作者,成立了济阳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促进会,下设7个分会,编制五年工作规划,与省市社科机构深入对接,对济阳闻韶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开展系列研究。成功举办“张尔岐先生诞辰410周年纪念活动”,上线《大儒蒿庵》微电影等,社会反响很好。我们将进一步找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唤醒更多沉睡的文化资源,让地域历史文化迸发时代价值。
聚焦传统文化创新创造,做强济北手造文化产业。济阳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市区各级非遗项目46项,包括黄河泥塑、黑陶、柳编等多个手造技艺。为了让小项目变成大产业,我们与区内重点文化企业长田实业开展合作,成立了山东济北手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专业公司+展示中心+系列产品+市场运营”的一条龙运作模式。建设400多平的济北手造展销中心,筹建专业电商团队直播带货,让手造与市场实现精准对接。支持蓝贝斯特、天阳纸业、龙格黑陶、京文雕塑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产业发展的“硬支撑”,赋能济南北起项目成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人文环境优化提升,塑造蓬勃发展城市形象。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持“一手抓文化高地建设,打造城市软实力;一手抓政策洼地建设,打造城市发展硬实力”的发展思路。先后追加投资1100余万元,改造提升文化馆、博物馆等场馆服务功能。在全市率先试点建设城市书房移动终端,把文化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理润济阳”“七色花”宣讲品牌家喻户晓,开展各类宣讲2600余场,受众17余万人。每两年举办一届“感动济阳人物”评选,我区江昊杰获评“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朱静儒获评“中国好人”。在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济阳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等典型经验1300余篇次。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文化惠民活动,建成济水韶音博物馆、鼓子秧歌文化展厅等镇村级文化场馆,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文以载道润无声,成风化人方致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文化引领,让城市形象、党员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等都成为济阳的软实力,进一步塑造济阳城市品格,以城市软实力赋能济南北起硬实力,加快打造济南北部文化高地、服务高地、发展高地和政策洼地,助力“大河时代新城济阳”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