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资讯 杂志 公益广告 文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中共济南市委“山东这十年·济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
2022-09-27 来源: 天下泉城数字图片网 作者:齐月

  9月27日下午,中共济南市委“山东这十年·济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回答有关提问。中共济南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龙成主持发布会。

image.png

  刘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济南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济南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济南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济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济南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一切发展思路依此来谋划,一切发展布局依此来展开,一切发展举措依此来制定,一切发展成效依此来衡量,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不断推动济南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这是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的十年。济南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奋力推动济南发展由“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转变。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432.2亿元、是2012年的2.15倍,自2017年以来连续5年跨越5个千亿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是2012年的2.65倍。

  二是创新实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十年增长近3倍,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16.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397家,比2012年增长了10倍多。电磁驱动超高速测试装置、大气环境模拟系统、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55万、比“十二五”末增长105万。

  三是数字赋能势头强劲。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104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803亿元,济南在中科院发布的2022数字经济城市排行中居全国第6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

  四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联网运行,“米字型”高速铁路进一步加密。济南国际机场航线数由2012年的68条增加到2021年的186条,二期改扩建工程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拥有3条4F级跑道,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五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十二个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种业及衍生产业集群年产值近百亿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5.6%下降到2021年的30.5%。


  这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十年。济南聚焦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一是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建设,享受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区合一”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拉开了济南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也为济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战略支点。

  二是外贸外资蓬勃发展,随着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的加速壮大,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十年来全市进出口总额保持了年均11.5%的增速,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1%,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南。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上云率达到100%,98.4%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企业开办从原来的7个部门8个环节到现在的一网通办、半天办好,济南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9。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48万户、比2012年翻了两番多。

  四是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落地建设。在国资国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率先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年均净增户籍人口约10万人,实有人口突破1000万。


  这是民生福祉大幅增进的十年。济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1年民生支出比重达到79.8%,比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

  一是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十年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81.8万人。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4万元和2.26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1.76、2.15倍。1006个贫困村、21.1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

  二是公共服务更加均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68所、增加学位58.7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择校”“零择班”;驻济高校数量达到5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70万、比2012年增长36%;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7530个,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由2012年的7.28人提高到2021年的11.61人、增长59.5%。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职工养老、工伤、居民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十年来分别提高326%、525%;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3350处,老年人助餐场所站点的镇街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生态环境更加宜居。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PM2.5浓度下降61.2%,优良天数占比增加106%;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好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均实现安全利用。


  这是文化建设繁荣发展的十年。济南把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铸魂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逐步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连续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

  一是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十年来累计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300余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文化事业机构数量增长40%,国际泉水节、“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等品牌活动成为济南鲜明的特色文化标识。

  二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进一步弘扬。发挥济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抓好泉城历史文脉保护传承,“泉·城文化景观”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城子崖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济南皮影戏、莱芜梆子等13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中国非遗博览会永久落户济南,入选东亚文化之都。济南坚定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职责使命,推出“英雄济南”红色旅游线路,建好用好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济南战役纪念馆、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等210处红色阵地,推动红色教育成为学生“入学第一课”、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三是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全市A级景区达到82家、十年增长两倍多。2021年,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比2012年增长75.5%、113.1%;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支出分别比2012年增长89.3%、198.6%。


  这是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的十年。济南牢牢把握新时代特大城市发展和治理规律,扎实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一是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十年来累计制定地方性法规28件,创新设立“商量”协商民主平台,在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年均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入选“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2012年以来全市律师执业数、公证人员数、法律援助执业人员数分别增长163%、140%、414%,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二是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数字化”模式,做实12584个基础网格、3875个专属网格,千万人口信息实现落格进楼。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基本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诉讼服务体系。

  三是平安济南建设不断深化。城市安全运行态势稳定向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持续巩固,济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1年命案全破的省会城市,在全国公共安全满意度测评中,济南连续5年位列前十,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


  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的十年。济南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之以恒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

  全面落实“20字”好干部标准,打造“育选管用”全链条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海右计划”,持续完善正向激励、容错免责等机制,济南市被中组部确定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获评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版权声明:所有图片均受著作权保护,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转载、摘编。版权所有 山东玖和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013-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502403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