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是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产业和强力引擎。近年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8月2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就济南市乡村文化旅游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坚持政府引导,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依托市政府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部门联合、市区(县)联动的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制定扶持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相关政策措施,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3000余万元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二是精心规划布局。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指导和推动5个县区编制县域旅游发展规划、20多个涉及乡村旅游的片区制定专项规划和30多个村庄景区化提升规划、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其中,章丘区编制全区旅游规划2个、街道、镇旅游规划7个、景区化村庄规划11个。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后举办3期乡村旅游带头人理论培训班,组织4批乡村旅游带头人赴浙江、四川、陕西等地学习考察,学习考察,累计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乡村旅游明白人和带头人,7人被文旅部评为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成为了带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头雁”。
坚持多业融合,推动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是做优资源整合。坚持精彩活动牵引,整合各县区农业园区、特色种植以及乡村民居、泉水等资源,推出赏花采摘、休闲观光、民宿度假等特色多样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品,每年举办各类踏青赏花节、采摘节、露营节、音乐节、石匣过半年等30余项“乡村好时节”主题旅游节事活动,每年累计吸引游客200多万人次。
二是做强产业融合。实施“旅游+”,将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业态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策划打造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20条,推出一批郊野泉水游、红色研学游等主题线路产品。突出项目带动,按照“整合提升一批、开业运营一批、推进建设一批、招商储备一批”的原则,打造历城区东泉乡村度假、莱芜区雪野乡村度假、平阴县芳蕾玫瑰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项目。
三是做深文化赋能。坚持文旅融合
,突出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和市场转化,打造章丘区三德范村、石匣村、石子口村,商河县孟庄铺村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名村样板。深度开发非遗+乡村旅游新产品,借助商河鼓子秧歌、章丘芯子等国家级非遗项目,推出秧歌古村非遗体验游、三德范扮玩体验游活动,推进文化进乡村旅游村、进民宿集聚区、进景区,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乡村旅游特色化发展
一是破解瓶颈,推进民宿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申办手续,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南市民宿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标准(条件),构建起“1+2+4”的民宿业发展一整套制度体系,市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2000万元民宿业发展专项资金,破解了民宿业发展瓶颈,为全省民宿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济南做法。截至目前,全市授牌“泉城人家”民宿集聚区15个、精品民宿650个、客房1925间,带动62个村乡村旅游发展。
二是突出重点,推进集聚发展。按照集聚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思路,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乡村旅游示范村、“泉城人家”精品民宿等五大类样板,推进建设齐鲁8号风情路、五彩山村、王老雕栏山、玉带玫香等6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先后投入各类扶持资金,每年重点建设2个乡村旅游集聚片区、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力构建乡村旅游集群矩阵。
三是培育打造,推进品牌示范发展。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提档升级乡村旅游,扶持建设长清区马套村、商河县袁窦村、平阴县北市村、莱芜区卧云铺村、章丘区石匣村等8个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3A级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席家庄等景区化村庄77个。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重点村3个,省级精品文旅小镇2个、精品文旅名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9个,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