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走向世界·天下泉城》2022年5月刊
P. 96

创两汉经学之先河。济南伏生作为济南人文的重 要符号,两千多年来,一直是推动济南文教和学 术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诚如古人所言:“济 南并东海为郡,有崇山巨浸,其人敦厚阔达而多 大节。自伏生以经术开教,俗尚文儒,盖自古称 之矣。” 历史上的济南,儒学昌盛,经师辈出,所 以齐州知州曾巩以“文学之国”赞誉济南。所谓“文 学之国”,即是“儒学之国”。以史学为例,二十四 部正史中,有九部是济南人主持编纂或参与编纂 完成的(唐代济南人房玄龄以宰相监修《周书》
《北齐书》《隋书》《晋书》《梁书》《陈书》,元 代济南人张起岩任总裁官,主持编纂《辽史》《宋 史》《金史》) 方志编纂方面,于慎行《兖州 府志》、周永年《历城县志》,都是古代方志的 翘楚。现代的山东大学,以文史哲见长,蜚声海 内外。以文献学为例,从张尔岐潜心古籍整理,到 马国翰辑佚群书 从周永年首倡“儒藏”说、开 办中国历史上首家公共图书馆,到王献唐倾力经 营山东省图书馆“奎虚书藏” 从布政司街和后 宰门街的鳞次栉比的刻书铺,到丁宝桢开设的山 东官书局,济南堪称是著名的“书城”。
总之,历史上的济南,以其“斯文在兹”的 学术担当和“江山再造”的文化使命,在思想和 学术等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而为自己赢得 了无限的荣光。曾巩出任齐州知州,有诗云:“依 然自昔兴王地,长在南阳佳气中。”苏辙出任齐 州掌书记,有诗云:“吾本生西南,为学慕齐鲁。 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赵孟頫出任济南路 同知,有诗云:“道逢黄发惊相问,只恐斯人是 伏生。”施闰章出任山东学政,有诗云:“文学 性成邹鲁在,谈经吾恐愧施雠”。在这些文化巨 匠的心目中,济南就是学术的圣地。今日的济南,理 应充分发挥济南作为齐鲁之邦首府的地缘优势和 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学术优势,深入发掘济南 学术文化、思想文化的深厚资源,高扬齐鲁文化 的大旗,致力齐鲁文化尤其是儒学研究,建设新 时代的“齐鲁文化之都”。
四 城”,更是闻名遐迩的“泉城”。 济南城因泉 而立,若从龙山时代时代舜井西侧的原始泉水聚 落算起,有 4000 多年的历史 若从商周之际“历 汭”上的历国算起,有 3000 多年的历史。西晋 末年济南郡治由东平陵西迁历城,新济南城经过 一二百年的建设,到了北朝时期,泉水文化已经 开出艳丽的奇葩,诸如流杯池上的曲水流觞,使 君林中的碧筒饮,莲子湖上的“血羹”,房家园 的诗酒雅集,以及诗人对济南风物的吟咏——“风 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都属于济南泉水文化 的风雅韵事。迨及北宋,曾巩等人充分利用济南 的泉水资源规划建设济南城,济南遂有“林泉郡” 的雅号,所谓“林泉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 “园林之城”。明初大修济南城,进一步彰显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园林之 城的格局和风貌。
“吾济富山水,人称名士乡。”山水泉林的 风烟胜赏,决定了历史上的济南还是一座名士之 城,而济南名士尤以诗人居多,自周代谭大夫的
《大东》载入《诗经》开始,济南所出生的诗人、词 人等文学家,仅举其中驰名全国、光耀文坛的佼 佼者,就有唐之崔融,宋之李清照、辛弃疾,元 之杜仁杰、张养浩,明之边贡、李攀龙、李开先、于 慎行,清之王士禛、田雯、蒲松龄。故而徐北文 先生在《济南竹枝词》咏赞道:“才华横溢泉三 股,字吐珠玑水百泓。多少诗人生历下,泉城自 古是诗城。”“诗城”是济南城市光彩夺目的文 化品牌。
“济南固多名士,流寓亦盛。”历史上的济 南,也是外地名士心向往之的所在,游历、仕宦、讲 学、侨居济南者,不可胜计。如诗仙李白、诗圣 杜甫,接踵游历济南,留下华美乐章。唐宋八大 家中,欧阳修、曾巩、苏轼、苏辙,或者游宦于 济南,或者游历济南,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精美 诗文。至于黄庭坚,虽然不曾来过济南,济南却 是他终身最“梦牵魂绕”之所在。元明清就不需 要说了。近代,老残(刘鹗)和老舍长年生活在 济南,他们对于济南的咏赞,更是济南古城一笔 永恒的文化财富。
“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是“山城”“水 泉城、山水园林之城与名士之城、诗城,是
96 CITY OF SPRINGS
他说

























































































   94   95   96   97   98